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基层儿科使用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武洪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5152032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小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基层儿科使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儿科基础特点1
一、简述儿科发展史1
二、儿科范围与任务2
(一)基础医学2
(二)临床医学3
(三)儿童保健学4
三、儿科病历与体格检查的内容7
(一)儿科病历的特点7
(二)儿科体格检查的特点9
(三)本院儿科入院病历记录内容11
四、托幼机构的工作内容与管理11
(一)托幼机构不同年龄的保健工作12
(二)托幼机构人员设施与制度12
五、传染病报告制度13
(一)报告的病种13
(二)报告方式13
六、乳儿喂养的种类与方法14
(一)母乳喂养14
(二)人工喂养15
(三)混合喂养15
七、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16
(一)早产儿的特点16
(二)早产儿的护理16
八、新生儿的特点与护理18
(一)体重18
(二)体温18
(三)脐带18
(四)皮肤19
(五)喂养19
(六)大小便19
(七)新生儿生理特点19
九、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21
(一)新生儿管理常规21
(二)新生儿查体的临床意义22
十、高危新生儿监护内容22
(一)高危新生儿室收治对象23
(二)医护人员的职责23
(三)高危新生儿室的要求23
(四)消毒与隔离24
(五)高危儿的监护项目24
(六)高危儿的病历管理24
(七)高危新生儿转运要求25
(八)转运步骤及人员、设备25
十一、小儿正常与异常体温的特点25
(一)体温变化的因素25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25
(三)测温注意事项26
(四)发热的类型26
十二、小儿免疫系统的生理特点26
(一)淋巴组织26
(二)吞噬功能27
(三)细胞免疫27
(四)免疫球蛋白27
十三、结核病的诊断特点28
(一)诊断结核病的主要依据28
(二)判断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参考指标28
十四、心脏听诊的特点28
(一)心脏瓣膜的解剖位置28
(二)心脏瓣膜的听诊区29
(三)听诊顺序及注意事项29
(四)明确心动周期29
十五、肝脾的功能特点30
(一)肝的扪诊30
(二)脾的扪诊30
(三)肝的功能特点30
(四)脾的功能特点30
(五)肝脾的共同功能作用30
十六、小儿排尿及尿的特点31
(一)排尿次数与年龄的关系31
(二)每日尿量与年龄的关系31
(三)病理性排尿,临床意义重大31
十七、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32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32
(二)体液的组成32
(三)水的交换32
(四)影响平衡因素32
十八、小儿大便呈绿色并伴黏液的原因与鉴别33
(一)小儿产生绿色黏液便的原因33
(二)大便鉴别33
十九、中医儿科的辨证要点34
(一)近代中医儿科的发展特点34
(二)小儿诊法与辨证方面有独特的见解34
(三)望舌质和舌苔是小儿辨证的主要诊断依据35
(四)西医的“望闻问听”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差异35
第二章 儿科常用检查36
一、常规化验36
(一)血常规36
(二)大便常规38
(三)尿常规38
二、生化检查39
三、其他化验41
(一)风湿四项41
(二)肥达氏、外斐氏42
(三)ABO血型系统43
(四)抗凝血检测表(一、二)43
(五)其他化验44
四、小儿造血与临床常用的血象特点45
(一)小儿造血的特点45
(二)小儿血象的特点45
五、正常骨髓象及骨髓象异常的临床意义49
六、脑脊液正常值及生化病理改变值51
(一)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51
(二)脑脊液的生化病理改变52
七、小儿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特点53
(一)一般检查53
(二)颅神经检查53
(三)运动检查54
(四)感觉检查54
(五)反射检查54
(六)脑膜刺激征55
(七)婴儿时期暂时性反射56
八、儿童时期脑电图的特点57
(一)小儿脑电图的诊断意义57
(二)不同年龄小儿脑电图的特点57
(三)常见各种疾病的脑电图58
九、小儿心电图的特点与临床应用59
(一)正常心电图59
(二)异常心电图61
十、小儿X线检查的特点和方法61
十一、小儿超声诊断的范围及特点62
十二、正常骨骼发育的X线指标(1~12岁)63
(一)正常骨骼发育的X线指标(1~5岁)63
(二)正常骨骼发育的X线指标(6~12岁)64
十三、儿童颅脑疾病的CT诊断特点65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5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ICH)66
(三)外部性脑积水(EH)67
(四)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67
(五)小儿病毒性脑炎68
十四、简述小儿手指甲皱微循环检查法69
(一)手指甲皱微循环的组成69
(二)甲皱微循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69
(三)检查设备69
(四)检查方法与部位69
第三章 儿科操作技术72
一、导尿技术的操作方法72
二、鼻饲插入方法72
三、洗胃的技术操作73
四、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73
五、给氧的方法74
(一)鼻饲导管法74
(二)漏斗法或戴帽式法75
六、气管切开术75
(一)方法75
(二)适应指征75
七、静脉切开术75
八、胸腔穿刺76
九、腹腔穿刺术77
十、腰椎穿刺77
十一、硬脑膜穿刺术78
十二、侧脑室穿刺术78
十三、患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准备79
十四、患儿钡剂灌肠的检查准备79
十五、循环时间的测定法79
十六、心脏负荷试验80
十七、静脉压测定80
十八、清创术81
(一)清创适应症81
(二)手术方法81
十九、止血术82
二十、常用的过敏试验法83
(一)青霉素试验83
(二)结核菌素试验84
(三)破伤风抗毒素试验85
第四章 儿科常用疗法87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临床应用87
(一)临床应用的意义87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87
(三)应用范围87
(四)副作用88
(五)激素的选择88
(六)剂量与疗程88
(七)注意事项88
二、透析疗法89
(一)腹膜透析疗法89
(二)血液透析(人工肾)90
三、退热疗法91
(一)发热的原因和机理91
(二)处理要点92
四、通便疗法92
五、补液疗法93
六、物理疗法93
(一)红外线疗法93
(二)紫外线疗法94
七、按摩疗法95
八、小儿推拿疗法95
九、小儿常用穴位疗法96
十、拔火罐疗法98
十一、小儿新针疗法99
(一)体针99
(二)耳针99
(三)水针100
十二、脱水疗法100
(一)适应症100
(二)脱水疗法的应用药物100
十三、液体疗法101
(一)脱水的程度与临床表现的关系101
(二)不同类型脱水性质的统计101
(三)脱水程度101
(四)电解质紊乱102
(五)补液疗法102
十四、小儿异常出汗的诊治103
第五章 儿科常见病104
第一节 儿科急症104
一、急性呼吸衰竭104
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06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107
四、休克109
五、溺水(淡水)111
六、电击112
七、犬咬113
八、毒虫咬(蚊、臭虫、瘙、蜂、蜈蚣、蝎、蜘蛛等)113
九、烫伤与灼伤114
十、颅内压增高症117
十一、有机磷农药中毒118
十二、小儿惊厥119
第二节 儿科症状鉴别120
一、发热120
二、青紫122
三、黄疸123
四、腹痛124
五、瘫痪127
六、昏迷128
七、水肿129
八、咳嗽129
九、便血130
十、血尿131
十一、婴儿便秘131
十二、肝脾增大132
十三、充血性脾肿大(班替氏综合症)133
十四、智能落后133
十五、体态异常134
十六、婴儿哭吵136
十七、肥胖症138
十八、惊厥139
十九、新生儿常见的症状鉴别诊断141
第三节 新生儿常见疾病145
一、新生儿核黄疸145
二、过期产儿146
三、新生儿窒息146
四、新生儿产伤149
(一)头颅血肿149
(二)胸锁乳突肌血肿149
(三)面神经麻痹150
(四)臂丛神经麻痹150
(五)膈神经麻痹151
(六)锁骨骨折152
(七)肱骨骨折152
五、新生儿呕吐153
六、新生儿惊厥154
七、新生儿感染155
八、胎盘功能不全综合征156
九、新生儿呼吸暂停157
十、新生儿溶血症158
十一、新生儿硬肿症159
十二、新生儿低血糖与高血糖症161
(一)新生儿低血糖症161
(二)新生儿高血糖症162
十三、新生儿脐炎162
十四、新生儿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163
(一)低钙血症163
(二)低镁血症164
十五、新生儿破伤风165
十六、新生儿湿肺166
十七、新生儿吸入综合征167
十八、新生儿肺炎168
十九、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169
二十、新生儿败血症171
二十一、新生儿腹泻172
二十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73
二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174
二十四、新生儿肺出血175
二十五、新生儿贫血176
二十六、新生儿出血性疾病177
二十七、新生儿黄疸179
二十八、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182
第四节 儿科传染病183
一、麻疹183
二、水痘184
三、幼儿急疹186
四、风疹186
五、流行性腮腺炎187
六、脊髓灰质炎188
七、猩红热190
八、细菌性痢疾191
九、结核病193
(一)原发型肺结核193
(二)急性粟粒性肺结核195
(三)结核性脑膜炎196
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98
十一、流行性乙型脑炎201
十二、单纯性疱疹203
十三、百日咳204
十四、伤寒205
十五、病毒性肝炎207
十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208
第五节 儿内科七大系统常见病210
一、呼吸系统疾病210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10
(二)急性感染性喉炎211
(三)支气管肺炎212
(四)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213
(五)急性支气管炎214
(六)先天性喉喘鸣215
(七)大叶性肺炎215
(八)支气管哮喘216
(九)哮喘性支气管炎217
(十)肺不张218
(十一)支气管扩张症219
(十二)化脓性胸膜炎220
(十三)腺病毒性肺炎221
(十四)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222
二、消化系统疾病222
(一)鹅口疮222
(二)疱疹性口腔炎223
(三)坏疽性口腔炎224
(四)小儿肠炎(婴幼儿腹泻)224
(五)肠痉挛228
(六)急性坏死性肠炎229
(七)消化性溃疡229
(八)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幽门痉挛症230
(九)急性胰腺炎231
(十)肝脓肿232
三、循环系统疾病233
(一)房间隔缺损(继发孔)233
(二)室间隔缺损234
(三)动脉导管未闭235
(四)法洛氏四联征236
(五)小儿心律失常237
(六)病毒性心肌炎240
(七)感染性心内膜炎242
(八)原发性心肌病242
(九)窦性心律失常243
(十)急性心包炎245
(十一)缩窄性心包炎246
(十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46
四、泌尿系统疾病247
(一)急性肾小球炎症247
(二)原发性肾病综合症(N.S)249
(三)泌尿系统感染252
(四)过敏性紫癜肾炎253
(五)肾盂肾炎254
(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255
(七)慢性肾小球炎256
(八)肾盂积水257
五、神经系统疾病258
(一)脑积水258
(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59
(三)蛛网膜下出血260
(四)脑脓肿260
(五)脑病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262
(六)颅内压增高症262
(七)脑疝263
(八)肝豆状核变性264
(九)小舞蹈症265
(十)先天性愚型(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266
(十一)苯丙酸尿症268
(十二)头小畸形268
(十三)脊髓性脑萎缩269
(十四)感染性中毒脑病269
(十五)儿童急性偏瘫270
(十六)重症肌无力271
(十七)癫痫272
(十八)脑性瘫痪277
(十九)遗尿症279
六、血液系统疾病280
(一)缺铁性贫血280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81
(三)感染性贫血283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283
(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5
(六)血友病287
(七)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89
(八)小儿急性白血病289
七、内分泌系统疾病293
(一)垂体性侏儒症293
(二)尿崩症295
(三)克汀病296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297
(五)性早熟298
(六)儿童糖尿病299
第六节 儿内科七大常见疾病302
一、营养缺乏性疾病302
(一)营养不良302
(二)维生素B2缺乏症304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04
(四)婴儿手足搐搦症306
二、胶原性疾病307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307
(二)全身性红斑狼疮308
(三)皮肌炎308
(四)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309
三、骨骼与肌肉疾病310
(一)先天性成骨不全310
(二)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310
(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11
四、代谢性疾病312
(一)半乳糖血症312
(二)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313
五、恶性肿瘤313
(一)恶性淋巴瘤313
(二)颅内肿瘤315
(三)肾胚胎瘤317
(四)神经母细胞瘤318
六、小儿精神与习惯性疾病319
(一)小儿精神性表现319
(二)精神习惯性不自主动作320
(三)小儿精神性不良习惯321
(四)癔病322
(五)假瘫痪323
(六)综合治疗323
七、特殊的儿内科疾病323
(一)脱水热323
(二)暑热症323
(三)周期性呕吐324
(四)过敏性紫癜325
第七节 儿外科常见病326
一、急性肠套叠326
二、急性阑尾炎327
三、肛门闭锁328
四、直肠及结肠息肉328
五、急性骨髓炎329
六、先天性髋骨关节脱位330
七、小儿常见骨折及脱臼330
第八节 儿科五官常见病333
一、麦粒肿与霰粒肿333
二、急性结膜炎333
三、眼外伤334
(一)角膜异物334
(二)眼球顿挫伤335
(三)眼球穿孔335
四、增殖体炎336
(一)急性增殖体炎336
(二)慢性增殖体炎336
五、急性副鼻窦炎337
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37
七、急性咽后壁脓肿337
八、鼻出血338
九、耳鼻咽喉呼吸道及食道异物338
(一)外耳道异物338
(二)鼻腔异物339
(三)咽部异物339
(四)喉部异物340
(五)气管、支气管异物340
(六)食道异物341
第九节 儿科皮肤常见病341
一、尿布皮炎341
二、擦烂红斑342
三、异位性皮炎342
四、丘疹样荨麻疹343
五、婴儿脂溢性皮炎344
第六章 中医儿科常见疑难病345
第一节 感冒345
第二节 咳嗽348
第三节 肺炎喘嗽350
第四节 哮喘353
第五节 泄泻356
第六节 紫癜359
第七节 惊风361
一、急惊风361
二、慢惊风363
第八节 五迟、五软364
第九节 麻疹[附]奶麻365
第十节 水痘368
第十一节 痄腮370
第十二节 汗证372
第十三节 羊角风(痫证)373
第十四节 小儿水肿376
第十五节 遗尿380
第十六节 丹痧381
第十七节 肺痨383
第十八节 眩晕386
第十九节 血证390
第二十节 消渴400
第二十一节 头痛403
第二十二节 白血病407
第七章 儿科常用中西药物412
第一节 小儿常用西药412
一、心血管系统常用药412
二、神经系统常用药414
三、其他常用药415
四、抗生素类常用药416
五、儿科疑难病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案422
(一)小儿抗结核药物422
(二)抗结核治疗方案423
(三)治疗白血病常用药物424
(四)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案425
(五)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426
第二节 小儿常用中草药427
常用中草药物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427
第三节 小儿常用中成药482
一、启脾丸482
二、小儿健脾贴膏482
三、龙牡壮骨颗粒483
四、双苓止泻口服液483
五、儿康宁糖浆483
六、小儿化食口服液484
七、肥儿宝颗粒484
八、肥儿疳积颗粒485
九、健儿口服液485
十、小儿消食片485
十一、健儿消食口服液486
十二、健脾消食丸486
十三、香苏调胃片486
十四、健儿清解液487
十五、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487
十六、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488
十七、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488
十八、儿童清肺口服液(丸)488
十九、小儿止咳糖浆489
二十、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液)489
二十一、小儿感冒宁糖浆490
二十二、小儿退热口服液490
二十三、小儿解表颗粒490
二十四、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491
二十五、金银花露(合剂)491
二十六、儿感退热宁口服液491
第四节 中成药针剂类492
一、喜炎平注射液492
二、清开灵注射液492
三、炎琥宁493
四、茵栀黄注射液493
五、生脉注射液493
六、丹参注射液493
七、细辛脑493
八、双黄连注射液493
九、舒肝宁注射液494
第八章 方剂及歌诀495
第一节 常用方剂495
第二节 简述歌诀506
一、解表剂506
二、泻下剂508
三、和解剂509
四、表理双解剂509
五、清热剂510
六、治风剂512
七、芳香开窍剂513
八、温里剂513
九、祛湿剂514
十、治燥剂516
十一、理气剂517
十二、理血剂518
十三、补益剂519
十四、消导剂520
十五、祛痰剂521
十六、固涩剂522
十七、驱虫剂523
十八、痈疡剂523
热门推荐
- 3426407.html
- 3027547.html
- 551360.html
- 1822119.html
- 3186338.html
- 2698343.html
- 14915.html
- 3274380.html
- 3091959.html
- 3582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4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4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6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7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5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6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