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 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 第1卷 精华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 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 第1卷 精华版
  • 张银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7268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口腔科学-医师-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 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 第1卷 精华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1

第1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

细目一 整体观念2

细目二 辨证论治2

第2节 精气学说4

细目一 精气学说的概念4

细目二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5

第3节 阴阳学说5

细目一 阴阳学说的概念5

细目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6

细目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9

第4节 五行学说14

细目一 五行学说的概念14

细目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6

细目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8

第5节 藏象学说(2013新大纲新加内容)23

第6节 五脏26

细目一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6

细目二 五脏之间的关系37

细目三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41

第7节 六腑45

细目一 六腑的生理功能45

细目二 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51

第8节 奇恒之腑55

细目一 脑55

细目二 女子胞56

第9节 精、气、血、津液、神58

细目一 精58

细目二 气60

细目三 血67

细目四 津液69

细目五 神(助理不要求)71

细目六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73

第10节 经络77

细目一 经络学说77

细目二 十二经脉77

细目三 奇经八脉83

细目四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86

细目五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88

第11节 体质(2013新大纲新加内容)92

细目一 体质的概念和构成92

细目二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助理不要求)93

细目三 体质学说的应用93

第12节 病因94

细目一 六淫94

细目二 疠气98

细目三 七情内伤98

细目四 饮食失宜101

细目五 劳逸失度101

细目六 痰饮101

细目七 瘀血102

第13节 发病105

细目一 发病的基本原理105

细目二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06

细目三 发病类型106

第14节 病机108

细目一 邪正盛衰108

细目二 阴阳失调112

细目三 精、气、血失常117

细目四 津液代谢失常124

细目五 内生“五邪”127

细目六 疾病传变131

第15节 防治原则133

细目一 预防133

细目二 治则133

第16节 养生与寿夭(2013新大纲新加内容)140

细目一 养生140

细目二 生命的寿夭141

第2章 中医诊断学145

第1节 绪论146

细目一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46

细目二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47

第2节 问诊149

细目一 问诊内容(2013新大纲新加内容)149

细目二 问寒热150

细目三 问汗152

细目四 问疼痛153

细目五 问头身胸腹156

细目六 问耳目158

细目七 问睡眠159

细目八 问饮食与口味160

细目九 问二便162

细目十 问经带164

第3节 望诊168

细目一 望神168

细目二 望面色170

细目三 望形态172

细目四 望头面五官173

细目五 望躯体(助理不要求)181

细目六 望皮肤184

细目七 望排泄物与分泌物187

细目八 望小儿指纹189

第4节 望舌190

细目一 舌诊原理与方法190

细目二 正常舌象(2013新大纲新加内容)193

细目三 望舌质193

细目四 望舌苔197

第5节 闻诊202

细目一 听声音202

细目二 嗅气味205

第6节 脉诊208

细目一 脉诊概说(2013新大纲新加内容)208

细目二 正常脉象213

细目三 常见病脉214

细目四 相兼脉(助理不要求)224

第7节 按诊226

细目一 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226

细目二 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26

细目三 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228

第8节 八纲229

细目一 概述229

细目二 表里229

细目三 寒热230

细目四 虚实231

细目五 阴阳232

细目六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234

第9节 病因辨证242

细目一 六淫辨证(助理不要求)242

细目二 阴阳虚损辨证247

细目三 气虚类证辨证248

细目四 辨证249

细目五 气滞类证辨证250

细目六 血病其他证辨证251

细目七 气血同病类证辨证252

细目八 津液类证辨证255

细目九 情志证辨证(助理不要求)256

第10节 脏腑辨证258

细目一 心病辨证258

细目二 肺病辨证262

细目三 脾病辨证267

细目四 肝病辨证271

细目五 肾病辨证276

细目六 腑病辨证277

细目七 脏腑兼证辨证281

第11节 六经辨证(助理不要求)290

细目一 太阳病证291

细目二 阳明病证294

细目三 少阳病证295

细目四 太阴病证297

细目五 少阴病证299

细目六 厥阴病证301

细目七 六经病证的传变302

第12节 卫气营血辨证(助理不要求)303

细目一 卫分证303

细目二 气分证304

细目三 营分证305

细目四 血分证306

细目五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308

第13节 三焦辨证(助理不要求)308

细目一 上焦病证309

细目二 中焦病证311

细目三 下焦病证313

细目四 三焦病证的传变314

第3章 中药学315

第1节 药性理论317

细目一 四气317

细目二 五味318

细目三 升降浮沉318

细目四 归经319

细目五 毒性320

第2节 中药的配伍和作用322

细目一 中药的配伍的概念和意义322

细目二 中药配伍的内容322

细目三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324

细目四 中药的功效324

第3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327

细目一 配伍禁忌327

细目二 证候禁忌327

细目三 妊娠用药禁忌328

细目四 服药饮食禁忌328

第4节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330

细目一 剂量330

细目二 中药的用法330

第5节 解表药334

细目一 概述334

细目二 发散风寒药334

细目三 发散风热药339

第6节 清热药346

细目一 概述346

细目二 清热泻火药346

细目三 清热燥湿药349

细目四 清热解毒药351

细目五 清热凉血药356

细目六 清虚热药358

第7节 泻下药362

细目一 概述362

细目二 攻下药362

细目三 润下药364

细目四 峻下逐水药365

第8节 祛风湿药367

细目一 概述367

细目二 祛风寒湿药367

细目三 祛风湿热药370

细目四 祛风湿强筋骨药371

第9节 化湿药374

细目一 概述374

细目二 具体药物374

第10节 利水渗湿药377

细目一 概述377

细目二 利水消肿药377

细目三 利尿通淋药379

细目四 利湿退黄药381

第11节 温里药384

细目一 概述384

细目二 具体药物384

第12节 理气药388

细目一 概述388

细目二 具体药物389

第13节 消食药393

细目一 概述(助理不要求)393

细目二 具体药物394

第14节 驱虫药397

细目一 概述397

细目二 具体药物397

第15节 止血药400

细目一 凉血止血药400

细目二 化瘀止血药401

细目三 收敛止血药403

细目四 温经止血药404

第16节 活血祛瘀药405

细目一 概述405

细目二 活血止痛药405

细目三 活血调经药407

细目四 活血疗伤药410

细目五 破血消癥药411

第17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413

细目一 概述413

细目二 温化寒痰药414

细目三 清化热痰药416

细目四 止咳平喘药419

第18节 安神药423

细目一 概述423

细目二 重镇安神药423

细目三 养心安神药425

第19节 平肝熄风药427

细目一 概述427

细目二 平抑肝阳药428

细目三 熄风止痉药430

第20节 开窍药435

细目一 概述435

细目二 具体药物435

第21节 补虚药439

细目一 概述439

细目二 补气药439

细目三 补阳药444

细目四 补血药448

细目五 补阴药452

第22节 收涩药457

细目一 概述457

细目二 固表止汗药457

细目三 敛肺涩肠药457

细目四 固精缩尿止带药460

第23节 攻毒杀虫止痒药463

细目一 概述463

细目二 具体药物463

第24节 拔毒化腐生肌药(助理不要求)465

细目一 概述465

细目二 具体药物465

第4章 方剂学467

第1节 总论468

细目一 方剂与治法468

细目二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469

细目三 常用剂型及其特点471

第2节 解表剂474

细目一 概述474

细目二 辛温解表475

细目三 辛凉解表478

细目四 扶正解表480

第3节 泻下剂483

细目一 概述483

细目二 寒下483

细目三 温下485

细目四 润下486

细目五 逐水487

细目六 攻补兼施488

第4节 和解剂490

细目一 概述(适用范围)490

细目二 和解少阳490

细目三 调和肝脾491

细目四 调和肠胃493

第5节 清热剂495

细目一 概述495

细目二 清气分热495

细目三 清营凉血496

细目四 清热解毒497

细目五 清脏腑热500

细目六 清虚热504

第6节 祛暑剂507

细目一 概述507

细目二 祛暑解表507

细目三 祛暑利湿508

细目四 清暑益气508

第7节 温里剂509

细目一 概述509

细目二 温中祛寒509

细目三 回阳救逆511

细目四 温经散寒512

第8节 表里双解剂(2013新大纲新加内容)514

细目一 概述514

细目二 解表清里514

细目三 解表攻里515

第9节 补益剂516

细目一 概述516

细目二 补气517

细目三 补血520

细目四 气血双补522

细目五 补阴524

细目六 补阳527

细目七 阴阳双补528

第10节 固涩剂530

细目一 概述530

细目二 固表止汗531

细目三 敛肺止咳531

细目四 涩肠固脱532

细目五 涩精止遗533

细目六 固崩止带534

第11节 安神剂536

细目一 概述536

细目二 重镇安神537

细目三 滋养安神537

第12节 开窍剂540

细目一 概述540

细目二 凉开540

细目三 温开541

第13节 理气剂543

细目一 概述543

细目二 行气544

细目三 降气546

第14节 理血剂550

细目一 概述550

细目二 活血祛瘀550

细目三 止血556

第15节 治风剂560

细目一 概述560

细目二 疏散外风560

细目三 平熄内风563

第16节 治燥剂567

细目一 概述567

细目二 轻宣润燥568

细目三 滋阴润燥569

第17节 祛湿剂573

细目一 概述573

细目二 燥湿和胃573

细目三 清热祛湿574

细目四 利水渗湿578

细目五 温化寒湿580

细目六 祛湿化浊582

细目七 祛风胜湿583

第18节 祛痰剂585

细目一 概述585

细目二 燥湿化痰586

细目三 清热化痰587

细目四 润燥化痰588

细目五 温化寒痰589

细目六 化痰熄风589

第19节 消食剂591

细目一 概述591

细目二 消食化滞591

细目三 健脾消食592

第20节 驱虫剂5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