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二编 第1册 《十二编》总目 马王堆帛书《易之义》校释与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二编 第1册 《十二编》总目 马王堆帛书《易之义》校释与思想研究
  • 林庆彰主编;编辑部,廖伯娥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643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二编 第1册 《十二编》总目 马王堆帛书《易之义》校释与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1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2

第一章 帛书《易经》、《易传》初探5

第一节 「马王堆」及出土文物5

第二节 帛书《易经》、《易传》概论8

第三节 帛书《易经》与通行本《易经》差异分析10

一、卦序之异10

二、卦名之异13

三、卦、爻辞之异13

第四节 帛书《易传》与通行《易传》之对勘14

第五节 帛书《易经》、《易传》关系之探究16

第六节 帛书《易经》与《易传》之抄本属性18

小结21

第二章 〈易之义〉通说23

第一节 阴阳总纲28

一、校注29

二、文本诠释29

三、分析:阴阳相取29

第二节 「直、方、大,不习,吉」30

一、校注31

二、文本诠释31

三、分析31

第三节 「占」、「数」、「卦」、「爻」、「义」、「命」、「理」33

一、校注33

二、文本诠释34

三、分析34

第四节 「文而能朕」、「武而能安」35

一、校注36

二、文本诠释37

三、分析:过刚五繇,过柔五繇之「繇」37

第五节 「柔而能方」、「刚而能让」38

一、校注38

二、文本诠释38

三、分析:坤卦六三爻辞与六四、六五、上六爻辞之文句误置38

第六节 乾之详说39

一、校注40

二、文本诠释41

三、分析:「·」墨点41

第七节 坤之详说42

一、校注42

二、文本诠释42

三、分析:坤卦卦辞、初六爻辞之文句误置43

第八节 易之要43

一、校注44

二、文本诠释45

三、分析:《易》之要议与坤卦六四、六五、上六爻辞之文句误置45

第九节 忧患九卦49

一、校注50

二、文本诠释50

三、分析:九卦本属〈易之义〉之内容50

第十节 「无德而占,则《易》亦不当」51

一、校注51

二、文本诠释51

三、分析:「既」有典常,「无」有典尚51

第十一节 「多誉」、「多凶」、「多懼」、「多功」53

一、校注53

二、文本诠释53

三、分析54

小结56

第三章 〈易之义〉乾坤综论59

第一节 万物本源59

第二节 乾卦63

一、初九、上九71

二、九二74

三、九三75

四、九四75

五、九五76

六、用九77

第三节 坤卦78

一、初六87

二、六二87

三、六三88

四、六四89

五、六五90

六、上六91

七、用六92

小结92

第四章 〈易之义〉其他卦、爻综论95

第一节 九卦96

一、九卦之前八卦97

二、九卦末卦:异卦?涣卦?104

第二节 过刚一卦、过柔二卦与刚柔相济一卦110

一、过刚一卦——丰卦110

二、过柔二卦——坤卦及小畜卦111

三、刚柔相济一卦——涣卦112

第三节 易爻通则113

第四节 过刚五爻、过柔三爻与刚柔相济二爻115

一、过刚五爻116

二、过柔三爻119

三、刚柔相济二爻121

小结123

第五章 〈易之义〉阴阳相济论125

第一节 阴与阳125

第二节 阴阳符号的根源129

第三节 通行本《易传》、帛书本《易传》中「阴阳」较论130

一、通行本《易传》130

二、帛书本《易传》135

第四节 和合相济137

第五节 乾坤生化,和之至也142

小结145

第六章 〈易之义〉重德轻占说147

第一节 卜筮之书147

一、君子将有为而问焉147

二、沟通天地人之祝巫史148

三、从卜筮到哲理之创造性转化149

第二节 以德代占150

一、何以致吉凶150

二、德行胜于神明155

三、知变守常之解患原则156

第三节 〈易之义〉与〈要〉之思想取向157

一、德占相配157

二、〈易之义〉之易道与〈要〉之人情社会158

三、从〈易之义〉之「易亦不当」到〈要〉所谓孔子之非「史巫之筮」160

四、《论语》、《荀子》所谓「不占」162

小结163

第七章 〈易之义〉的宇宙观165

第一节 〈易之义〉的天地定位165

一、字形方面165

二、内容方面166

第二节 宇宙的生化现象172

第三节 宇宙的对应与平衡175

第四节 万物的循环往复177

小结179

第八章 〈易之义〉的人生观181

第一节 天地人三者同流共化181

第二节 民胞物与的人生目标184

第三节 以「仁义」作为社会道德的规范186

第四节 顺时得中的处事态度189

第五节 慎言为本的修养主张192

第六节 尚贤谦让的政治理念195

小结201

结论203

第一节 〈易之义〉之内容总论203

第二节 〈易之义〉之文献价值205

小结206

参考书目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