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姚秦译经助词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姚秦译经助词研究
  • 龙国富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1450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佛经-助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姚秦译经助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姚秦译经中的诸语法现象1

一、引言1

二、姚秦译经的数量、年代及真实性3

三、姚秦译经中的诸语法现象5

第二节 姚秦译经在汉语史中的价值36

一、新的虚词和新的格式多有出现36

二、为语法现象确切的时间提供材料41

三、在汉语语法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4

第二章 形成中的动态助词48

第一节 概论48

一、汉语动态助词产生的原因48

二、上古汉语完成态的表达方式49

三、近代汉语动态助词的发展49

第二节 形成中的动态助词“将”和“得”50

一、姚秦译经“将”字的用法50

二、姚秦译经“得”字的用法52

一、“却”字的用法及其句法环境54

第三节 形成中的动态助词“却”54

二、中古时期“却”字的虚化程度62

第四节 形成中的动态助词“著”64

一、姚秦译经“著”字的用法64

二、唐代动态助词“著”字的发展68

三、动态助词“著”字的产生69

四、“贪+著”类结构的来源71

第五节 表完成貌的“已”74

一、表完成貌“已”字的用法74

二、表完成貌“已”字的来源77

三、完成貌“已”字的性质及影响80

四、动态助词小结83

第三章 结构助词85

第一节 概论85

一、上古汉语结构助词的特点85

二、近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特点85

第二节 结构助词“之者”和“者”86

一、结构助词“之者”的用法87

二、结构助词“者”的用法88

第三节 领属助词“许”和“所”89

一、领属助词“许”、“所”的用法89

二、领属助词“所”、“许”的演变途径93

三、领属助词“所”、“许”的语法化99

四、领属助词“许”产生的前提条件104

五、领属助词“许”的来源107

第四节 表等同和估量的“许”109

一、等同与估量助词“许”的用法109

二、等同助词“许”的语法化途径112

三、“许”演变为等同助词的句法环境114

四、结构助词小结116

第四章 语气助词(一)118

第一节 概论118

一、上古汉语语气助词的特点118

二、近代汉语语气助词的特点119

一、假设语气助词“也”的用法120

第二节 假设语气助词“也”和“者”120

二、假设语气助词“者”的用法122

第三节 假设语气助词“时”129

一、假设语气助词“时”的用法129

二、假设语气助词“时”的最早时间133

三、假设语气助词“时”的来源134

四、“时”虚化的句法环境和语义条件135

五、“时”的语法化机制136

六、“时”的语法化动因138

七、“时”在译经以后的发展演变139

第四节 判断语气助词“也”142

一、引言142

二、判断语气助词“也”的用法143

三、判断语气助词“也”减少的原因145

第五章 语气助词(二)152

第一节 趋于衰落的“耳”、“焉”和“哉”152

一、语气助词“耳”的用法152

二、语气助词“焉”的用法156

三、语气助词“哉”的用法160

第二节 表新情况出现的“也”161

一、表新情况出现的“也”的用法161

二、表新情况出现的“也”产生的原因163

三、表新情况出现的“也”的演变164

第三节 表新情况出现的“矣”169

一、表新情况出现的“矣”的用法170

二、与上古比较看“矣”字的特点171

第一节 疑问语调词“也”174

第六章 语气助词(三)174

第二节 疑问语气助词“耶”177

一、疑问语气助词“耶”的用法177

二、“耶”新产生的两种格式182

三、“耶”作“也”的用法185

第三节 疑问语气助词“乎”186

一、疑问语气助词“乎”字的用法186

二、与上古比较看“乎”字的特点188

三、“乎”字消亡的原因190

二、疑问语气助词“尔”的用法192

第四节 疑问语气助词“尔”192

一、引言192

三、疑问语气助词“尔”的来源194

四、从“尔”到“呢”的合理解释195

第五节 疑问语气助词“那”201

一、引言201

二、疑问语气助词“那”的用法201

三、疑问语气助词“那”的发展演变205

四、关于“那”、“耶”异文的解释211

第七章 语气助词(四)215

第一节 疑问句末尾的“为”215

一、疑问句末尾“为”的用法215

二、疑问句末尾“为”的语法化途径218

三、疑问句末尾“为”的语法化动因222

四、疑问句末尾“为”的语法化机制224

第二节 疑问句末尾的“不”225

一、疑问句末尾的“不”字的用法226

二、从上古汉语看译经“不”字的特点230

三、关于姚秦译经“不”字的虚化问题232

四、唐宋“不”字的演变237

五、疑问语气助词“不”的产生240

六、“不”字语法化的句法环境241

七、疑问语气助词“不”的语法化机制241

八、“不”字的产生对汉语语法发展的影响243

第三节 疑问句末尾的“无”244

一、引言244

二、疑问句末尾“无”字的用法245

三、唐五代“无”、“也无”、“摩”并存247

四、宋代以后“也无”和“麽”的发展251

五、疑问语气助词“无”的产生256

六、“无”和“不”的相关比较257

第四节 表疑问语气的“婆”259

第八章 事态与尝试态助词264

第一节 事态助词“来”264

一、引言264

二、事态助词“来”的用法265

三、事态助词“来”的演变途径271

四、事态助词“来”的发展274

五、影响“来”演变的因素279

六、“来”语法化的句法环境282

第二节 尝试态助词“看”283

一、引言283

二、尝试态助词“看”的用法284

三、尝试态助词“看”的产生287

四、尝试态助词“看”虚化的前提条件289

五、尝试态助词“看”的发展演变291

第三节 小结296

一、语气助词小结296

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小结299

参考文献301

附录一:三秦译经简目308

附录二:引用其他译经简目313

后记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