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与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革命与建设
  • 曾长秋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14289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革命与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

一、灿烂的古代华夏文明及在清代中期的落伍1

二、西方列强的崛起及对中国的侵略4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贫穷落后的根源12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4

一、近代农民阶级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14

二、地主阶级革新派的救国主张20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维新运动22

第三节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尝试26

一、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26

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30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及历史结论34

第二章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39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39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兴起43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47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51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土地革命的兴起51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56

三、苏区的反“围剿”战争和红军的长征58

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61

第三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64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64

二、共产党坚持持久抗战和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66

三、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70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诞生74

一、国共谈判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74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灭77

三、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84

第三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87

第一节 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和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巩固87

一、各地人民民主政权和国营经济的建立87

二、恢复国民经济的纲领和成就89

三、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95

四、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运动97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01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和国家工业化的起步101

二、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6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9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意义112

第四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116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116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成果116

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纠“左”的曲折122

三、国民经济在调整中恢复和发展12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和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131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国大动乱131

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33

三、“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历史教训136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1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开创144

一、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铺开144

二、政治体制和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15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探索改革开放道路的基本经验15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1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基本路线157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57

二、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16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16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16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72

第三节 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178

一、坚持速度、比例与效益的统一178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88

第六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191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191

一、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及改革的目标19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调控203

一、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3

二、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208

三、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12

第三节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217

一、公有制经济的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217

二、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222

第四节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和消费227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227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相补充231

三、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23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240

第七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245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国防现代化建设245

一、建立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体制245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49

三、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254

第二节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259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59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63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67

一、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267

二、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和特点271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和宗教问题275

四、按照“一国两制”方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80

第八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2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28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284

二、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和纪律建设289

三、社会主义的科学、教育和文化建设295

第二节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301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301

二、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303

三、贯彻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原则305

四、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307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311

第一节 坚持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对外开放311

一、实现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311

二、发展外贸、利用外资和促进经济技术合作315

三、建立经济特区、开放口岸城市和兴办开发区320

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324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28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发展328

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331

三、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334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337

第一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337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337

二、在改革开放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341

第二节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四化建设步伐350

一、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350

二、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力量352

三、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骨干力量354

后记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