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学义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0266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人口-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人口问题与区域人口学研究1

一、区域人口问题与区域人口学现实基础1

二、区域人口学的理论和文献基础2

三、区域人口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及研究方法5

(一)研究对象6

(二)研究范围7

(三)研究类型7

(四)研究内容8

(五)研究方法8

四、区域人口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基本关系9

(一)区域人口学与区域科学9

(二)区域人口学与人口地理学10

(三)区域人口学与空间人口学10

(四)区域人口学与发展经济学11

(五)区域人口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2

五、结论与讨论13

第二章 区域要素禀赋与县区人口发展功能区划研究17

一、引论17

二、指标体系、模型及数据来源18

(一)指标体系构建18

(二)模型方法20

(三)数据来源21

三、人口发展功能区划实证分析23

(一)总方差分析23

(二)划分结果及分析26

四、结语28

第三章 中国人口转变及其特点研究30

一、相关文献或理论成果30

(一)西方视野30

(二)国内研究32

(三)研究启示33

二、中国总人口转变及特点分析37

(一)总人口规模及增长率37

(二)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情况37

(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常住人口规模及增长率38

三、中国人口结构转变及特点分析40

(一)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40

(二)0~14岁人口持续略微增长40

(三)15~64岁人口与上年基本持平41

(四)65岁及以上人口快速增长41

(五)总抚养、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42

四、中国人口素质转变及特点分析43

(一)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略微增长43

(二)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有下降43

(三)孕产妇死亡率略微减少45

(四)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小幅减少45

(五)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与上年基本持平46

五、人口转变及经济社会影响研究中应注意的几点47

第四章 人口结构性因素与医疗保健消费、住房需求研究50

一、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50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50

(二)计量模型和数据52

(三)估计方法及结果54

(四)简短结语57

二、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水平与住房需求研究57

(一)文献综述58

(二)计量模型及数据来源60

(三)实证检验61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64

第五章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及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69

一、相关说明69

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70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区域70

(二)评价方法、指标及数据处理71

(三)实证及结果分析74

(四)简短结语80

三、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81

(一)城镇化动力机制文献追踪81

(二)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84

(三)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的主体内容86

(四)简短结语89

第六章 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态及人口流动对离婚率的影响研究94

一、研究区域及相关说明94

二、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态研究96

(一)研究区域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96

(二)研究区域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的基本状况98

(三)未来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106

(四)政策建议110

三、人口流动、城镇化对离婚率的影响研究113

(一)文献综述113

(二)研究基础115

(三)实证研究117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122

第七章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农村养老意愿及养老模式研究126

一、研究说明126

二、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基本情况分析126

(一)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情况126

(二)在职职工及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情况127

(三)离退人员及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情况128

(四)城镇居民及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情况129

(五)参加新农合人数130

三、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的实证分析130

(一)文献回顾131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基本特征132

(三)研究结果133

(四)结语138

四、养老模式的地方探索139

第八章 自然灾害频发与灾害人口研究145

一、自然灾害影响人口、经济社会的研究成果145

(一)地震、火山类区域灾害与人口及相关问题研究145

(二)气候类灾害与人口及相关问题148

二、中国自然灾害与人口、经济社会损失情况151

(一)农作物受灾面情况151

(二)旱灾、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151

(三)风雹灾害及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情况152

(四)自然灾害受灾人口情况153

(五)自然灾害受灾死亡人口情况154

(六)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情况155

三、中国自然灾害空间特征与贫困人口问题研究155

(一)引言155

(二)文献述评156

(三)自然灾害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158

(四)四大自然灾害损失类型的空间特征161

(五)自然灾害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的空间特征与贫困人口163

四、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抗灾害能力166

(一)研究设计、假设与数据来源166

(二)实证结果分析170

(三)研究启示:加强农村气候贫困人口迁移研究174

第九章 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实施效果研究180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区域180

二、四川二孩生育政策下育龄期妇女基本情况分析182

(一)全省育龄妇女规模以及分年龄、分孩次情况182

(二)各地区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的数量比较183

(三)各地区分孩次妇女的数量比较186

(四)女性初婚、现孕以及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人数比较190

三、四川二孩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形势分析192

(一)出生总数波动向上增加,城市同比增长率高于农村193

(二)全省一孩出生、多孩出生的基本情况194

(三)二孩出生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城市增幅比农村增幅高一半以上197

(四)分地区、分孩次生育的具体情况及生育水平排位199

(五)对人口出生形势的基本判断205

四、民族地区案例:凉山州人口出生形势分析208

(一)总人口和总出生人口情况208

(二)分孩次出生情况209

(三)研判和建议210

第十章 鼓励按政策生育研究214

一、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214

(一)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较高,但真正有生育计划的比例却较低214

(二)经济压力成为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首要原因216

(三)二孩生育意愿受制于“教育费用增加”和“日常生活开支增加”等生活压力217

(四)认为生育二孩后生活条件和身体条件将变差也是重要原因218

(五)普遍担忧“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将带来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218

(六)二孩生育的配套政策对二孩生育计划具有突出影响219

二、鼓励按政策生育的文献梳理219

(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必要性研究219

(二)二孩生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220

(三)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220

(四)二孩生育政策的经济社会影响及问题研究221

(五)鼓励按政策生育并配套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研究222

三、鼓励生育的经验借鉴224

(一)生育给付和养育津贴等224

(二)灵活的产假薪资和弹性产假225

(三)小学弹性离校、社区幼儿托管点项目等229

(四)新育儿优先配屋计划等230

(五)税收优惠的税收减免法案232

(六)医疗保健保障“天使计划”、低生育老龄社会基本计划等234

(七)生育保险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235

(八)较低结婚法定年龄及婚恋鼓励236

四、构建鼓励按政策生育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体系237

(一)政策体系内容框架238

(二)政策实施保障措施246

后记249

热门推荐